金秋出游去哪里?美麗鄉村任你游。
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,野趣橫生、風韻獨具的鄉村旅游備受青睞,一些鄉村旅游景點人氣爆棚,一些熱門景點鄉村民宿一房難求。同程旅游數據顯示,與2020年相比,今年國慶期間鄉村游人次增長56%。飛豬數據顯示,國慶期間鄉村民宿訂單量環比上月增長超560%,增速超過酒店。在我省,巢湖三瓜公社以文旅融合優勢吸引了不少周邊游客,剛開通的“全椒慢嶺”風景道迅速飆升成“網紅路”,黃山太平湖游客創歷史新高,鄉村旅游一片紅火。
疫情之下,遠途旅行受影響,就近鄉村旅游因為距離較短、交通方便、親近自然、綠色健康成為熱門“打卡地”??磻T了高樓大廈、霓虹閃爍的都市人,親近自然的需求在假期尤為凸顯。古詩所云“久在樊籠里,復得返自然”,放到如今,也是生動表達了都市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。遠離喧囂、舒緩身心,野外露營燒烤、河邊休閑垂釣、田間采摘鮮果,鄉村旅游奏響一曲動人的“田園交響曲”。
這首“田園交響曲”不是簡單的獨奏,而是復雜的交響。鄉村旅游從“小生意”發展為“大產業”,背后是鄉村振興、美麗鄉村建設、文旅融合、城鄉融合等系列舉措的助力推動。美麗鄉村建設讓很多鄉村告別臟亂差,成了“山水畫”,既留住了歷史記憶和美好鄉愁,也讓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成為現實。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開發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,鄉村旅游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?;ヂ摼W、現代交通等前所未有地縮小了城鄉之間的時空距離,讓城鄉差異在碰撞中釋放市場價值,讓農村特有的自然生態、文化底蘊煥發生機,為鄉村旅游帶來廣闊前景。
鄉村旅游爆發式增長令人欣喜,但要進一步推動鄉村旅游“美麗蝶變”,必須克服發展中的問題,解決成長中的煩惱?,F實中,有的地方大拆大建、一哄而上,存在不少同質化現象;有的村子經營粗放、管理混亂,游客體驗不佳;有的地區旅游季節性明顯,難以形成可持續性……這說明,發展鄉村旅游不是簡單的修修整整、開門迎客,應向精細化、特色化、品質化發展。
因地制宜而非“千村一面”。不同地區資源稟賦不同,發展水平千差萬別,要立足鄉村實際,因地制宜,根據不同村莊特點,打造個性化、差異化旅游品牌,避免“千村一面”。比如擁有眾多明清建筑的黟縣宏村,多年來通過做好保護與修復古建筑“大文章”,“中國畫里鄉村”的美名遠揚。走符合自身實際的特色旅游發展之路,堅持千村千面,才能讓鄉村旅游更具吸引力。
文化賦能而非“土里土氣”。如果說博物館是現代城市的歷史沉淀,那么鄉村則是傳統文化的現代載體。多彩的非遺技藝、古樸的古村古鎮、獨特的民俗風情、優美的自然景觀,都是文化產業的要素。搞活鄉村旅游,要充分挖掘當地獨特的文化內涵,在鄉土味兒之上再加些文化味道。比如巢湖三瓜公社的冬瓜民俗村,集中展示了幾十項非遺傳承項目,游客可以動手制陶藝、做豆腐、做掛面,這種充滿煙火氣息與文化味道的活動讓游客樂在其中,非遺活態傳承與鄉村旅游相得益彰。留住鄉村之“魂”,賦予鄉村更多的文化內涵,才能賦予鄉村旅游更多魅力。
全域開發而非“單兵作戰”。鄉村旅游之所以成為鄉村振興的突破口,就因為它不是單一的旅游產品,而能夠不斷延伸產業鏈,帶動和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。如今,很多鄉村旅游景點不再是農家樂、采摘園等單一業態,而是開展創意設計、餐飲住宿、文創商品等多業態運營;不只是自然風光、休閑度假等傳統開發,而是挖掘文化體驗、生態涵養、健康養生等復合型價值。從農產品加工業持續發展到鄉村特色產業相繼涌現,從鄉村服務業穩步增長到農村創新創業明顯提升,鄉村旅游既順應居民消費升級的趨勢,也滿足了大眾旅游、全域旅游的需求。
紅火的鄉村旅游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,理當抓住時機乘勢升級,促進鄉村旅游“美麗蝶變”。把鄉土風貌、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旅游需求有機結合起來,努力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,滿足游客對“詩和遠方”的追求,更好展現鄉村風貌、實現鄉村振興。(劉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