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第七次黨代會報告指出,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,滁州面臨多重國家戰略疊加,政策效應集中釋放,我市“承東啟西”“雙圈互動”,區位交通、空間資源、生態環境等優勢進一步彰顯。未來五年,我們要實現“5688”目標和“五五”愿景,必須堅定不移強實體,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。
我們要做強制造業。要堅持工業強市不動搖,完善產業鏈“鏈長制”,強化“多鏈協同”,推動延鏈補鏈強鏈,加快產業集聚集群,著力構建“6+10”先進制造業體系。要大力發展戰新產業,深入推進“三重一創”建設,支持市級戰新基地申報省級基地,推進光伏、智能家電產業基地申報國家級產業集群。要搶抓國家改革新三板、設立北交所等機遇,做好企業上市工作,培育更多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。要持續推進“千億技改”“千企升級”“千企入規”。
我們要做優服務業。要促進服務業創新發展,著力構建“4+5”現代服務業體系,推動商貿流通、文化創意、休閑旅游、健康養生等四大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多樣化升級,推動現代物流、金融服務、商務服務、科技服務、電子商務等五大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性高端化延伸。要推進服務業集聚區建設,促進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、現代農業深度融合,打造一批融合型服務業龍頭企業。
我們要做大數字經濟。要實施數字經濟促進工程,推動產業數字化、數字產業化,打造具有區域特色優勢的數字滁州。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,培育和引進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,推動企業“上云”賦能,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,發展數字經濟產業園,推進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建設。要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,超前謀劃布局5G、物聯網感知設施、高速智能信息網絡等信息基礎設施,為培育數字產業、發展數字經濟筑牢基礎。要推進智慧滁州建設,加快大數據中心、城市大腦等項目建設,提升公共服務、社會治理等數字化、智能化水平。
實體興則經濟興,實體強則經濟強。面對新一輪區域競爭,穩住了實體經濟,就穩住了發展的根基,就有了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的底氣,就一定能譜寫出新階段現代化新滁州建設的嶄新篇章!